Search

當年這本書出版就讀了,那天在Kobo看到,才發現20年了,又買電子版,重讀一遍。

  • Share this:

當年這本書出版就讀了,那天在Kobo看到,才發現20年了,又買電子版,重讀一遍。

書封上說,全台有80萬人看過這本書。80萬,相當於當年張學友、陳淑樺當紅的專輯銷售。書後來也改編成電影跟舞台劇,在台灣,舞台劇的好口碑,又推波助瀾這本書。

很開心,這本書像一張專輯,在很多人的生命裡傳唱過。重讀時,感受不若20年前深刻。可能對故事仍有印象,可能對人生多了體會。但它仍是非常好的一本書,推薦給沒讀過的朋友。

這本書,是一個老教授臨別的紀錄與提醒。

當年看的時候,都把焦點放在他的許多提醒。

重看的時候,才注意到老先生,其實活得無比認真。

他認真教學,跳舞,愛學生、家人、朋友......

正因為他認真活著,才能認真地走向死亡。

很多書,都給出如是提醒。

因為我們多數人活著,都沒有【終點意識】。

就是沒有意識到,每過一天,我們都更靠近終點一些。

有終點意識,才會明白時間可貴。

明白時間可貴,你才會審慎選擇。

是去改名字,吃免費鮭魚壽司?還是做更有意義、價值的事?

因為這本書,後來作者的書,我幾乎都有買。

我喜歡【一點小信仰】、【遇見奇卡】。

【一點小信仰】講一位拉比的故事。

印象最深的橋段是,拉比的四歲女兒過世了,大家都等著拉比回來佈道。

想知道,拉比面對心如刀割的失去,他會怎麼說。

他說:「有過她四年,好過她從來沒有出現過。」

【遇見奇卡】,講作者夫妻,收養一個海地小女孩的故事。

奇卡得了罕見疾病,作者把她帶回美國醫治,悉心照顧。

這本書,跟當年他陪老教授的經歷很像。

只不過這次是個小女孩,他陪小女孩走到終點。

小女孩說不出智慧的話,但可以感受,在生命最後,因為作者夫妻愛的滋養,綻放一種純真的芬芳。

生命如此玄妙,看奇卡這本書,我覺得作者真的實踐老教授的教導。

認真去愛,給予。

20年前,大塊出了很多好書。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,還有【潛水鐘與蝴蝶】。

當時,我在明日報個人新聞台寫故事【給下一個科學小飛俠的37個備忘錄】。

寫到一半時,就想第一本書,一定要給大塊出。

我寫了幾次信給大塊郝明義先生,最後郝先生找我去聊。又在主編 May 力薦下,出了我第一本書。

因此,有了【火星爺爺】這個身份,一直到現在。

去年一個機緣,又去拜訪郝先生,有幸聽他分享他對台灣閱讀市場的理解,也向他表達我多年的感謝。

你看,一開始只是一本書,關於學生跟老師在星期二的課。

後來,看書的人竟也因這本書,延伸出新的故事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